
佛学经典语录精选(一):
1、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禅语》
2、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3、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4、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完美不死而生出了诸多痛苦。
5、轮回自然界万物最灿烂之日,为何就是委地之时?
6、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7、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8、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9、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0、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1、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2、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但是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3、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4、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5、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6、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17、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18、佛曰:刹那便是永恒。古寺月色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
19、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0、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1、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22、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23、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24、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25、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26、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27、佛曰:执著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佛曰:执著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佛曰:执著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门,早已超脱涅磐。
28、问佛:为何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29、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30、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31、问佛∶如果遇到了能够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样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32、笑着应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33、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3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36、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7、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38、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39、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净空法师
40、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41、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42、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43、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44、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45、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佛学经典语录精选(二):
1、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2、诚实的应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3、愚痴的人,一向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4、如果你能每一天呐喊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5、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6、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理解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7、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8、勇于理解别人的批评,正好能够调整自己的缺点。
9、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10、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11、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样办?
12、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13、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14、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15、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16、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17、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理解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18、多讲点 ……此处隐藏22088个字…… 528、如如者,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529、心无所住,随处解脱,内外根尘,悉皆销殒,若一切无心,即无所住也。
530、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531、高峰禅:「修行人如一人与万人敌,又如逆水行舟。」
532、诸佛法身,湛然不动犹如虚空,如虚空故,所以遍满一切,以便满故,所以空即无量,无量即空。
533、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534、摩诃般若,非取非舍,若人不会,风寒雪下。
535、红尘堆里学山居,寂灭身心道有余,但得胸中憎爱尽,不学参禅亦工夫。
536、一切恶莫作,当奉行诸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
537、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538、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
539、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540、竞利奔名何足跨,清闲独许野僧家,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常开智慧花。
541、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542、不住六尘生心。
543、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544、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545、佛以大圆觉,充满河沙界,我以颠倒想,出没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净土,我造无始业,本从一念生,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生灭灭尽处,则我与佛同。
546、能悟自性无字真经,即一切经论皆成注脚矣。
547、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548、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549、本无一切法,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
550、凡安心之法,一切不安,名真安心,顿止诸缘,妄想永息。
551、迷则人随于法,法法万差,而人不一样;悟则法随于人,人人一致,而融万境。
552、但识自心,恒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
553、深深拔,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
554、佛说成佛,终不自以为有少法可得。
555、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
556、欲得作佛去,不舍众生心,但莫污自性,即是解脱义。
557、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平。
558、不可见,了了见;无有知者,无不知者。
559、取相之病若除,则内而五蕴,外而山河等一切法,便如楞严经所说咸是妙净明心净明体。
560、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561、嗔心暴烈,不发则已,发则虽尽反以前所为,亦不暇顾及。
562、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563、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
564、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565、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566、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567、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568、天地原为一逆旅,江湖何处是吾家。
569、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570、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名自在人。
571、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572、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
573、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574、真如佛性,绝思惟分别。
575、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
576、无住心似何物?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
577、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578、悟寂无寂,真知无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融之中道。无住无着,莫摄莫收,是非两忘,能所双绝,斯绝亦绝,般若现前。
579、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580、性乃本具,万古恒常,非由因缘聚会而生者也。
581、不识本心,求无上佛道,无异煮沙成饭。
582、坛经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经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583、树干粗时,不怕没果实。
584、大道不在言也,非言无以显道,佛法不在学也,非学无以明法。
585、施不住相,福如虚空。
586、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
587、知谨言慎行,便不错因果而无挂碍。
588、佛祖妙道径截,唯直指人心,务见性成佛尔,但此心源,本来虚静明妙。
589、学道深宜退步体究,但以生死为念,世谛无常,是身非坚久,一息不来,便是异世。
590、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业障,开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头去,截我饭碗,更不能顾。
591、于无分别体中,具有恒沙之用,而能分别一切,无事不知。
592、我见不除,便生分别心,而起念即着相矣。
593、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
594、譬如寒月,水结为冰。及至暖时,冰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众生悟时,释心成性。
595、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596、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597、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不住法者,谓照见身心法相空也。
598、大道本来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