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傅雷家书》顾名思义是傅雷所写的一封封家书,是给傅雷的一封封家书。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傅雷与傅聪谈论艺术与人生,为傅雷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
在我阅读这本书时,我被傅雷父子的情谊深深打动,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相关的书籍;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时,傅雷常劝傅聪劳逸结合。这些极为普通的行为饱含傅雷对其子的爱,使身在国外的傅雷不会因对父母的依赖而放弃学习工作。
傅雷与傅聪一起讨论艺术,询问傅聪的感想,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教导傅聪遇难事不要放弃,多虚心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成功时保持虚心,失败时保持信心,这些因素都造就了傅聪的成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着比过去更好的条件,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我相信,即使没有父母的告诫我们也能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为创造美好的将来而努力。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对我而言,《傅雷家书》实在是一本好书。
初读此书,会感到乏味,无趣,因为我觉得这只是一堆杂乱的书信,甚至连成书都太过牵强。但是,读完我才恍然大悟,这并非只是父子之间琐碎的家常话,这其中包含了许多。
这是傅雷对于儿子傅聪的牵挂之心,也是父亲深沉而又严格的爱,傅雷是一位文化素养,高学识渊博的父亲,他能够理智的教育孩子,帮助孩子,他总是会预料到一切,可能发生之事,给儿子提出建议,当然也爱说些琐事家常。
其次,书中所有书信内容,都很具有文采,虽只是普通,日常的来往书信,却又像极了精雕细琢,不过倒也符合他作家,翻译家的身份。诚然,如果让我用心去花很多时间来写一篇作文,我也决不会有傅雷所写的信那样优美。
像傅雷夫妻一样,我的父母何尝不是对我关怀备至,他们对我的爱,虽然没有傅雷那样文采飞扬,但却没有比傅雷夫妻少任何一点对子女的关心。我曾厌倦父母的唠叨,认为其不值得一听,但也可谓是天纵之才的傅聪,也是在父母的唠叨中成长的。现在,我也意识到父母的唠叨,是十分可贵的,因为除了父母之外,没有人会花时间来关心你的生活了。对于父母理应该是尊重和感激。
“家书始于墨迹,墨迹止于绝笔。”这是书中序言的一句话,的确如此,这本书不仅仅是书信,也包含了傅雷的大半生,书,我们毒的尽,可人,我们读不完。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3傅雷对儿子的失败,并没有责骂,也没有训斥,而是祝贺儿子又有了一点失败的经验,再教儿子如何面对失败,战胜失败。这种循循善诱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是一般家长能做出来的。是的,在生活中栽了跟头并不是坏事,重要的是事后能否爬起来,这样,便有了一次失败的经验,离成功更近了一步。每个人的成功都伴随着痛苦,战胜痛苦,就能成功。
傅雷对儿子说话,一会儿像一位语重心长的长辈,教育孩子如何做这做那,这个放心不下,那个放心不下;一会儿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困难时给孩子打气、谈心、给予安慰,解决烦恼。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讲方法,大道理谁都懂,孩子需要的仅是一点安慰,因为这安慰可以使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强,行为更加独立。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古以来家书就是传达亲人间的情感的工具,我有幸读了我国早期教育家傅雷先生写给在波兰六月的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颇有感触。
一九五四年,傅聪赴波兰学习钢琴,出国后他与父亲傅雷就有过许多通信。一个文学艺术翻译家竟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造诣,还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凭这些,傅雷万里之外殷切地注视着傅聪,设身处地预想着聪在要走去的道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设计着如何对待。
儿子出国后不久,傅雷陷入了沉思,便回忆起小时侯对傅聪十分严格的施教有些太狠了,信中傅雷向儿子道歉:“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看了这三封信想必儿子更激起了对过去的恶魔如今的天使的他的复杂的感情,有恨却早已被爱所掩盖。从此就一定会刻苦学琴,别辜负了父母的爱和自己的梦。
到波兰后,儿子勤奋练琴,水平有大幅地提高。各地的乐团和交响乐队纷纷邀请他参加音乐会。儿子的演奏,老爸聆听得透彻又全面,全面又真实。每次听完儿子的演奏,千言万语就全涌到了笔上。
艺术外,傅雷信中还谈及文学、礼仪、人生观等各方面。他也写道:“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谈文学,能看穿诗韵和琴的联系;说礼仪,能教好基本的规矩;论道理,能说出起伏的实质,讲什么傅雷都最透最明。虽是远得很,教育始终不改变。傅雷不愧是当棒了老爸的!
现实中,有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
《傅雷家书》,谁都说它是关于教育,父子情的著作,果然名不虚传。傅雷,傅聪虽身隔万里,但父亲却通过儿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儿子,写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对儿子学业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儿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话充满着父爱,蕴涵着真理。《傅雷家书》用词十分朴素,平平的语言何以使人读出这么多东西?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每个人都时时感受着父辈的爱,也付出自己的爱,对傅雷的家书自然有同感。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5编入了1954年至1966年间的家书180多封,其中大部分是父亲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一部分是母亲写给儿子的。作为文学翻译家的傅雷,一生译著达三十二本,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它不仅仅是家书,更是傅雷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傅聪的教育的文字篇本,其中最长的家书达七千多字。只有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赶一封家书才可达到如此字数。在家书中傅雷和现实中大不相同,完全颠覆了那个冷酷的傅雷,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慈父的形象。
在1955年1月26日的信中,当时傅聪正在"得意"之时,傅雷劝戒孩子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首先,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冷静客观的分析前因后果引以为签,从而越来越坚强。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封信写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儿子时刻保持谦卑,不惧怕孤独,要勇于攀登艺术的止境,同时他借儿子成功之机给予他更多,向他昭示 ……此处隐藏3617个字……谈不上完美。我们用一生去追求,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幻想永无止境,……。”初读这本书时,我认为父子的关系肯定不好,出乎意料的是傅雷为人父,如此细腻,如此用心,他不仅谈论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连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傅雷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的态度和作风。
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渐长大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伤。曾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黑暗存在,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是如此矛盾,在远和近中,取舍着,徘徊着,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做到了完美。
在这本书中,我们甚至是忘记了傅雷,他评论家,翻译家的身份。而是带着心去学习他为人父的优点。这本书在我眼中,是一部最好的艺术修养读物,同样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育书籍,傅雷夫妇是父母中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并不是一开始就强调成绩,工作,而是先教他们的孩子们学会做人。从傅雷和傅聪的家书中,我们
收获了许多,傅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变了了,揠苗助长的情况出现了。
这本是教子的为人,教子的艺术的作品说,泛黄的纸页中夹杂这清新素雅的气息,透露出弄弄的严父之爱,却被这个时代染上了色彩。一字一句是父亲对儿子的声声叮嘱,是父亲的儿子的声声期盼,文字中透露出父亲的内心。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受到了家长们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的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信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就这样在两个遥远的国度中,爱依旧,情依旧……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子女的信件。可它并不仅仅是一些信件,而是一部真正的教子之书。
整部书中充满父爱,思想与艺术。傅雷的教子有方是出了名的,他的教育方法与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方法有所不同,或许这就是这本书的特别之处了。
傅雷从多种身份,角度与立场同儿子对话,可谓“一人多角”。他与儿子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父子,他们互相学习,关系平等。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3《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家傅雷和他的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家人的家信的摘录。
读了《傅雷家书》后让我了解了什么叫无微不至的父爱,一丝不苟的观心……《傅雷家书》能这样受欢迎是因为他用书信的方式去互相沟通。
傅雷曾经在一封家书中这样写道:“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地告诉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
有些家长只学傅雷的“棒槌下出孝子”,只学到了一个“打”字,让孩子的金色童年变得瞳淡无光。打真的好吗?这是在恐俱下学习,最终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的。有的人自己坐在麻将场上,让孩子在房间里学习,他们能学得安心吗?还有时看心情来拿孩子出气,她们有没有想过孩子的心情,她们为什么不能学习学习傅雷的言传身教呢?不防也用傅雷教育子女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子女。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4父爱如山、如海、如家书,封封触情、触爱、沁人心脾。亲情至深,傅雷却用数封家书表达了爱的全部。一本书,一段情,一对父子,即使时光易逝,时隔半个世纪,亲情之爱却从未腐朽。
傅雷,他为人坦荡正直,爱子心切,是严父更是良友。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心孩子远离身边,父母们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抚养成人,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高兴,也为此感到忧愁,我们应谅解父母的矛盾心情。
在傅聪的成长途中,父亲傅雷似乎早已化为天空的北极星,引导傅聪在黑暗迷途中找到正确方向。除生活的琐事之外,还涉及了艺术以及为人处世之道。傅雷让儿子知道了“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智慧、生活经验、艺术体会、文化感悟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自己儿子。
回首遥望,过往的今天,微弱的烛光下,仍有心系游子而深夜未眠的傅雷。提笔,细细询问孩子是否已经加衣加棉,是否工作有张有弛,生活是否有做到自律,是否找到终身伴侣。两人若近在眼前,互相嘘寒问暖,比量三分,虽然傅聪不常常回信,但傅雷依旧孜孜不倦的给傅聪写信,这其中满满是深切默默的爱。
傅雷在信中曾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这句话饱含了傅雷对儿子的鼓励与支持,虽然眼泪是辛酸的,但这却是让内心变得更加坚强,让自己不断走向成功的动力。我们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崎岖坎坷、荆棘丛生,但经历了这些,我们会变得更坚强,收获如那酒浆一般的甘甜。
《傅雷家书》字里行间都深藏着一颗父亲的爱子之心,不同于母爱的温柔细腻,父爱更像是那雄伟的高山,深远而广阔。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这本《傅雷家书》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以及文化修养起到了深远的作用。不但被誉为“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还被称为“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在以往的生活中,傅聪从小就不爱吃蔬菜,只吃肉食,并置若罔闻傅雷的警告。傅雷便惩罚傅聪只吃白饭,不许吃菜。这样以几乎苛刻的爱,是以严厉为衬托的,这是不同于寻常的方式,可见傅雷对儿子的爱很深沉。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儿子给予了无穷的期望和无尽的教导。把自己心中所想和口中所念都写于信中——将自己对儿子的爱毫不保留地呈现在儿子面前。这种肉麻的爱是被苛刻所衬托出来的,与傅雷之前对儿子的爱相比,在家书中显得亲切、伟大。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远没有黑暗的,只是永远没有被黑暗所遮蔽罢了!”这是傅雷先生对我们人格上的支持,字里行间显现出他人格的力量。他对傅聪的要求:“先做人,其次是做艺术家,再是做音乐家。成绩不是第一,人品最重要。”
我认为傅雷的做法非常值得赞扬和推广,父母应该首先关心孩子的心里健康和身体健康,其次再是学习。现在有部分家庭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一桩桩惨案发生,比如前段时间报道的大二学生弑母案就是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酿成的悲剧。
希望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亦师亦友——当孩子困惑时能帮助解答,指引方向;有问题时,能一起说说心里话等。希望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呈现在一起相处的生活中,不要像傅雷对傅聪的爱是呈现在相隔千里之外的书信交流中。